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6章

&esp;&esp;方到外间,眼前金光一闪,却是妙丹君跃到了近前,并在他脚下转来转去。

&esp;&esp;可他目光一落,发现这仍是原来那一股灵性力量的具现,只是看去变得更为凝实,更为真实了一些,乍一看去,已与原来的身躯没什么区别了,不过真正的妙丹君,此刻还在竹篮里长睡,但看来就快要醒来了。

&esp;&esp;他走至大厅之内,把李青禾找来,询问了下外面情形。

&esp;&esp;李青禾回道:“先生,近来有不少人寻你,都被我以先生闭关的名义挡回去了,学宫那里我也让青曙替先生告了假。”

&esp;&esp;张御点了点头,道:“我有事需往玄府去一回,有什么事你先替我记下,待我回来之后再言。”

&esp;&esp;李青禾认真道:“青禾明白。”

&esp;&esp;张御吩咐过后,就行至金台后方,由泊台登上小型飞舟,片刻之后,飞舟就飞离了开阳学宫,往巨州方向而行。

&esp;&esp;约莫三个时辰之后,飞舟就快要进入巨州了,本来他正闭目调息,心中忽生感应,双目一睁,就在刹那间之间,一道剑光已是从同时旋开的舱门之中飞了出去。

&esp;&esp;过有片刻之后,飞剑便又转了回来。

&esp;&esp;他将飞舟停在半空之中,自己则出了舱门,顺着之前感应,落到了地表之上。

&esp;&esp;目光望去,见地下躺着一具无头残尸,其人衣饰十分寻常,从上到下看不出具体来历,只是手心之中却是抓着一个闪着乌光的东西。

&esp;&esp;他伸手一拿,将之摄了过来,这东西大小如一枚鸽卵,形如细梭,两头微尖,表面毫光闪烁不停,不难看出这是一枚威力不小的玄兵。

&esp;&esp;要不在其人催发此物之前,就被他的蝉光剑先一步斩灭了意识,恐怕这东西就投在他的飞舟之上了。

&esp;&esp;他神情没什么变化。因为他很清楚,在自己成为玄正之后,一定有不少人不希望他再继续存在这个世上,似今天这样的事,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esp;&esp;此时那具尸体忽然熊熊燃烧了起来,很快就化为了一堆灰烬。

&esp;&esp;他并没有伸手阻止,因为他不需要清楚对方具体是什么身份,不管背后是谁,总是脱不过那些个道派,这些人他下来会一一前往收拾的。

&esp;&esp;他一挥袖,将那些余烬埋入土中,而后就纵身回到了飞舟之上,继续往玄府方向行驶而去。

&esp;&esp;……

&esp;&esp;……

&esp;&esp;第三十七章 守正

&esp;&esp;小半天之后,飞舟到了卫县停下,张御一人遁空而行,没用多久就进入安寿邑,并在湖泊中心的青阳玄府之前飘落下来。

&esp;&esp;明善道人已是早早等候在了这里,他看着那自天中而来的身影,心中无比感慨。他犹记得不久之前,自己才为这一位录名造册。

&esp;&esp;可没想到,仅仅才过去了数月,对方就以一洲玄正的身份再次登门了。

&esp;&esp;他待张御在地面之上落定,便主动上前一礼,道:“明善见过玄正。”

&esp;&esp;张御还有一礼,道:“明善道友,我今来此,是想与玄首见上一面。”

&esp;&esp;明善道人道:“玄首已知玄正到来,正在鹤殿相候,请玄正随我来。”

&esp;&esp;他在前相引,带张御来至中庭大殿之中,明善道人这时脚步立住,伸手朝上一指,道:“玄首便在那鹤殿之上,那处非寻常修士可入,请恕明善无法相陪了。”

&esp;&esp;张御仰首看去,见这是一个形如长塔的地方,四壁上是一圈圈的环廊,在中间自是留下了一个较大的空洞,并直直通向最上方。

&esp;&esp;可以看到,那里有一个团亮光。

&esp;&esp;他一点头,身形凭空飘起,沿着那空洞向上而去,在经过那团亮光之后,发现自己最后到了一个四下无有着落的宽大平台之上。

&esp;&esp;一名身着道袍的男子正一个人伫立此间,他看不出具体的年纪,眼神沧桑无比,站在那里时,就如嵌入天地间的一个剪影。

&esp;&esp;张御抬袖起来,覆掌一礼,道:“竺玄首。”

&esp;&esp;竺玄首点头回礼,他朝四下一示意,道:“你看这里如何?”

&esp;&esp;张御往外看了一眼,道:“高处不胜寒。”

&esp;&esp;竺玄首评价道:“倒也贴切。”

&esp;&esp;他走了过来,在一个蒲团之上坐定,并对前方的蒲团示意了一下,道:“坐吧。”

&esp;&esp;张御再是抬手一礼,迈步上前,就在他对面蒲团上落座下来。

&esp;&esp;竺玄首道:“我本以为你是不会来的。”

&esp;&esp;张御认真言道:“我虽得玄廷赐授青阳上洲玄正,责有查验诸修之权,可玄首才是这一府之主,我行事之前,又怎么能不来拜见呢?”

&esp;&esp;竺玄首微微点头,道:“那你现在已是见过我了,你下来又要如何做呢?”

&esp;&esp;张御在座上一拱手,道:“我今日来此,除却拜见玄首,还有一事想向玄首请教。”

&esp;&esp;竺玄首道:“说来听听。”

&esp;&esp;张御道:“检正司之法,采血观心,若设身处地去想,我自家也是不愿的,试问那些修士又如何情愿接受?故我向玄首请教,可有一稳妥之法,肃清那些道派之中沾染魇魔的修士?”

&esp;&esp;竺玄首见他问的一点都不客气,失笑道:“你是玄正,你来问我?”

&esp;&esp;张御回应道:“君是玄首,自当问君。”

&esp;&esp;竺易生看了看他,道:“你为何会认为我有此法?”

&esp;&esp;张御道:“玄首一人镇守青阳上洲五十余载,期间不知阻挡了多少外敌来犯,足见公心,四十二年前,一名玄府修士受魇魔侵染屠戮民众,我相信玄首不会看不到这其中之危害。

&esp;&esp;可接下来数十载,玄首对魇魔之事却似是不闻不问,这与玄首以往作为大为不同,故我大胆推测,玄首一定是有办法收拾局面的,迟迟未动,那或是在静候某一个时机。”

&esp;&esp;他之前设法了解过这位的作为,在浊潮到来前,其人就是镇守青阳上洲的高位修士之一了,而在浊潮到来后,更是一人独守此处,五十多年从未有过改变,要说这位对魇魔之害无动于衷,那他也没必要再待在青阳上洲了。

&esp;&esp;所以要么这位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要么就是在等待什么。

&esp;&esp;若是真有这等办法,那么肯定是琢磨了许久的,必是比他自己所想更为稳妥长远,也更贴合青阳上洲内部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话,他也不必再却不费心思量,直接拿来就用,岂不更好?

&esp;&esp;竺玄首默然片刻,才道:“你方才所言虽然有些偏差,但也大致说中了一些。你可知晓,在你未得玄廷传诏之前,我正打算让我的弟子携我谕令去往诸派,与检正司一并查验此辈。”

&esp;&esp;张御心下一转念,已是反应了过来,道:“玄首是想用此养威于弟子?”他顿了一下,又言:“玄首属意自家弟子接替玄首之位?”

&esp;&esp;竺玄首半点不作遮掩,道:“不错,可是你的出现,却于无形中打乱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