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卫长公主 第134节

&esp;&esp;所以后来公孙弘请罪退让,以朔方郡为理由,请求停苍海郡和西南夷。停两个他不接受,停一个算是给他交代,看似他退一步,公孙弘退一步,说不定自始至终就在对方的算计内。

&esp;&esp;桑弘羊那边似乎也想明白了,有些尴尬地轻咳两声,凑到刘瑶跟前,好奇道:“长公主为何看出来了?”

&esp;&esp;刘瑶用手遮住嘴角,低声道:“我有经验啊,砍价的时候不就是这样的,阿父最近抠的很,拿钱不爽快,自然要学会讨价还价的本事。”

&esp;&esp;桑弘羊心中点头,心想朝堂中的人情往来也是这个道理。

&esp;&esp;他为陛下施行那些财政时,经常也干这事,公孙弘这次算是以退为进,成功让陛下放弃苍海郡。

&esp;&esp;刘彻无语,“阿瑶,这是什么光彩的事吗?再说朕什么短过你?”

&esp;&esp;再说他那次拿钱不爽快了,不就是去年和阿瑶讨价还价一次,被她念叨到现在,当着他的面说他抠,早知道直接给五千金了。

&esp;&esp;刘瑶两手合十,目露期待,“那阿父要不拿个五千金,证明一下实力!”

&esp;&esp;“……”刘彻语噎,低头认真研究天下舆图。

&esp;&esp;刘瑶冲他皱了皱鼻子。

&esp;&esp;就知道是这样!

&esp;&esp;她之所以说出自己想法,是因为她不想放弃西南夷,虽说西南夷现在确实穷乱,但是也已经建设了五年,好不容易弄了五年,骤然放弃,也太可惜了,四川、贵州那一带多山不好种粮食,但是现在可以种茶树、还有张骞从西域带来的其他作物,也可以在哪里推广。

&esp;&esp;她倒不是对公孙弘有意见,人家谨言慎行,布衣出身,节俭奉公,即使政策上有一些局限性,比起绝大数公卿,已经值得赞赏了。

&esp;&esp;刘瑶见刘彻脸色有些拉,安慰他,“阿父,你别乱想,大不了等以后将匈奴收拾完了,别说苍海郡,就是更远的地方,都拢进来,更南边的海也是咱们的,到时候我给阿父钓一条上百斤的海鱼让阿父尝尝。”

&esp;&esp;刘彻也清楚虽然他做的都没错,现在精力有限,但是帝国缺钱、缺人,没办法多线并行。

&esp;&esp;“行,就听阿瑶的。”他心中下了决定,苍海郡暂时舍弃,但是西南夷与朔方郡,他是不会放弃的。

&esp;&esp;……

&esp;&esp;后来这日的话传了出去,公孙弘特地向刘彻请罪,也承认了自己小心思。

&esp;&esp;刘彻也大度原谅了,说了自己对西南夷的想法,公孙弘继续自贬请罪,然后刘彻心情顺畅了,赐了公孙弘一些茶叶和布料,他也清楚公孙弘节俭好施,赐他金钱多半会施舍出去。

&esp;&esp;君臣之间,又是一场佳话。

&esp;&esp;可刘瑶却不高兴了。

&esp;&esp;阿父敲打臣子,干嘛牵扯她。

&esp;&esp;后来,听闻公孙弘在外面夸赞她聪慧机敏,博览群书,有治国安邦之才……

&esp;&esp;刘瑶:……

&esp;&esp;果然没有放过她!

&esp;&esp;没办法,她让人打包了一箱丹阳纸送到刘彻跟前,开门见山道:“阿父,你将这些赐给公孙弘,让他放过我,别夸我了,我不学无术、冷酷无情、刁钻蛮横,还是个败家子,他说的都不对!”

&esp;&esp;刘彻见她这幅不自在的样子,忍俊不禁,“终于承认自己是个败家子了?”

&esp;&esp;“嗯,也只有阿父能养得起!”刘瑶连连点头。

&esp;&esp;刘彻见状,也好商量,“行,朕会对公孙弘说的,只是你舍得送这么多丹阳纸。”

&esp;&esp;刘瑶:“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公孙弘也不能免俗!”

&esp;&esp;刘彻哈哈笑道:“行!你将东西放下吧。”

&esp;&esp;他确实没有耽搁,等刘瑶离开,就将公孙弘宣进宫,指着东西,“这些丹阳纸是阿瑶送给你,求你别夸她了,你也莫为难她了!”

&esp;&esp;“臣不敢。臣是真的对长公主十分敬佩。”公孙弘面上保持愧疚之色。

&esp;&esp;“公孙弘,阿瑶乃朕的第一女,你说的那些虽然没错,但是她不喜欢这些,这些丹阳纸既然是赐给你的,你就安心带回去。”刘彻也不计较公孙弘的那些小心思。

&esp;&esp;此事就到此为止。

&esp;&esp;公孙弘小心翼翼观察,见他真的不生气,这才跪地叩谢,“臣多谢长公主。”

&esp;&esp;刘彻提醒道:“是朕给的。”

&esp;&esp;阿瑶让他给,不就是不想担这个名。

&esp;&esp;公孙弘当即改口,“多谢陛下!”

&esp;&esp;第74章 ……你还真不拿自己当人啊!

&esp;&esp;三月上旬,卫青之弟卫广被封武次侯。

&esp;&esp;刘瑶听到消息后,想起莫雨之前所说,刘彻答应王家与卫家联姻。

&esp;&esp;不会就是卫广吧?

&esp;&esp;卫广比卫青小四岁,也未曾娶亲,无子,品行也敦厚,带兵打仗能力也算是中等水平,算是好郎君。

&esp;&esp;皇太后听到后,也琢磨出不对劲,让人将刘彻喊了过来,开门见山问了出来。

&esp;&esp;刘彻也没有否认,“母后,待到鄂邑公主长大,朕会为她寻个优秀的王家郎君,加上现在与卫家联姻,你应该无忧了。”

&esp;&esp;“那……那卫青呢?”皇太后心中凉了一半,她还以为还能与刘彻商量一下,可是她养了那么久的儿子,岂能不知,只要是他做下的决定,很少能掰过来。

&esp;&esp;刘彻:“母后,卫青已有三子,王容嫁给他委屈了,卫广是卫青的亲弟,也是少年英才,今后朕重用他,说不定他的功绩不会弱于卫青,而且卫广无子,也无不良嗜好,更适合王容。”

&esp;&esp;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