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4章

&esp;&esp;“找个懂行的来做假账!”

&esp;&esp;这人得很熟悉军粮耗费的情况,否则做出来的假账非常容易露馅。

&esp;&esp;李世民赞同:

&esp;&esp;“不错,就是这个道理。”

&esp;&esp;虽然说出来不太好听。

&esp;&esp;嬴政顺势思索起来:

&esp;&esp;“我大秦将军文武皆备,倒是能兼顾打仗和做账。只是听你的意思,你想专门安排一个人处理此事?”

&esp;&esp;李世民嘴角一抽:

&esp;&esp;“你们大秦将军管得太多了,又要打仗又要治理,这样军政一体,很危险啊。”

&esp;&esp;大唐就吃过这个教训。

&esp;&esp;起初大唐的节度使只有军事上的权力,后来傻缺皇帝给他们扩大了权力——此处点名批评李隆基——节度使开始拥有任免地方官员、征税理财、甚至专权诛杀的资格,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esp;&esp;嬴政不屑地说:

&esp;&esp;“朕的太守不曾越职造反。”

&esp;&esp;哪怕军政合一,也没引起什么安史之乱。是你们大唐的皇帝不行,所以别怪将军太能干。

&esp;&esp;李世民不想和他说话。

&esp;&esp;你家那是太守不敢造反,不代表这个制度安全。我扯制度,你扯皇帝,没法聊。

&esp;&esp;嬴政:“朕驾崩后太守也不曾造反。”

&esp;&esp;所以制度也没问题,毕竟胡亥这个皇帝很有问题。

&esp;&esp;李世民:……

&esp;&esp;李世民忍无可忍:

&esp;&esp;“秦朝太守是不想造反吗?那不是被胡亥杀怕了才没敢造反吗?你看看汉朝,多少太守拥兵自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esp;&esp;刚回来的刘彻:???

&esp;&esp;刘彻大怒:

&esp;&esp;“说秦朝就说秦朝,扯朕的大汉做什么?”

&esp;&esp;李世民颇为光棍地说:

&esp;&esp;“这不是,你们汉朝和他们秦朝用的是差不多的制度,都有太守吗?”

&esp;&esp;唐朝的州郡长官是刺史,但是和汉朝的刺史不一样。唐朝的刺史没有军事大权,只有监察大权,顺道还要负责一些民生上的事务。

&esp;&esp;扶苏躲在阿父身后看热闹,不亦乐乎。

&esp;&esp;始皇看他们三个吵得有来有回,就知道不是第一次了。估计以前也老吵架,不是什么大事。

&esp;&esp;始皇便只对秦将闾吩咐道:

&esp;&esp;“努力抽个荀彧出来。”

&esp;&esp;荀彧擅长军中账务的管理,让他来做假账绝对不会露馅。

&esp;&esp;龙凤猪三人立刻警觉。

&esp;&esp;刘彻敏锐地问道:

&esp;&esp;“你认得荀彧?那你认得郭嘉吗?上回来的那个郭奉孝是不是替你来的?”

&esp;&esp;李世民也问:

&esp;&esp;“你怎么挖曹操墙角的?朕都没能挖来,你居然成功了?”

&esp;&esp;嬴政则直接问最关键的:

&esp;&esp;“郭嘉既然听你的,那曹操呢?”

&esp;&esp;始皇:……

&esp;&esp;就不能是朕特别了解各朝名人,所以提议重用荀彧吗?

&esp;&esp;三人:秦将又不是不行,为什么非得找汉末的?老实说,你是不是又想挖一次曹操墙角?

&esp;&esp;单独把荀彧弄出来,趁着曹操不在,把人收服了。这么一想,还挺有可行性的。

&esp;&esp;毕竟曹操和荀彧有隔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esp;&esp;哪怕旧事已经过去了数百年,也不见得两人已经说开了。万一荀彧就是那么烈性,死活不肯原谅曹操呢。

&esp;&esp;这么一想,刘彻也怂恿秦将闾:

&esp;&esp;“抽!抽个荀彧出来!”

&esp;&esp;地府里的荀彧本人:……

&esp;&esp;荀彧费解地看向郭嘉:

&esp;&esp;“所以上回来的那个奉孝,当真是为了始皇帝来的?”

&esp;&esp;郭嘉装傻:

&esp;&esp;“文若问我有什么用?嘉亦不知!”

&esp;&esp;他说那个郭嘉特别狡猾,根本没办法套话。而且不知道跟谁学坏了,缺德得很,差点把他都给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