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臣有罪,竟没能在当日认出您……”他这样想着,也这样说了。
&esp;&esp;苏子籍忙安抚:“便是我也是这一二年才渐渐知道此事,你认不出,乃人之常情,何必自责?再有不知者不怪,曾先生若觉得心里过不去,不如就留在我身边,为我做事,如何?”
&esp;&esp;“求之不得!”曾念真立刻应着。
&esp;&esp;苏子籍于是请其在旁暂坐,才询问太子昔日旧臣的现状。
&esp;&esp;这件事,其实也问过岑如柏,但岑如柏给苏子籍的解释是,当年太子出事,东宫旧臣大多获罪,没有获罪都是一些微末小官跟家兵,大多也流落江湖了,过去十几年了,岑如柏虽与这些人中几个也有一点联系,但与他们联系最多的人,却是曾念真。
&esp;&esp;听到苏子籍询问那些人现状,刚刚才偷偷擦过眼睛的曾念真,再次眼一红。
&esp;&esp;“主上,当年没有投入大牢东宫旧臣,都是一些微末小官跟家兵,大部分都为了生活,转找别的门路。”
&esp;&esp;“但还有一部分感念太子恩德,虽没有获罪,却不愿再入仕,宁愿粗茶淡饭,过的很是清贫,有些已故去,有的仍在,家境潦倒,就是有我周济着,也是勉强维持生活。”
&esp;&esp;“还有三人,当年虽没有被追究获罪,可回了家乡,却被当地官员故意设了罪名投入大牢,前几年才出来,我怕在故里无法照料,也重新将他们带到京城附近,方便照料。”
&esp;&esp;曾念真一一说来,苏子籍听得动容,问:“可有名单?”
&esp;&esp;“主上,臣来之前,已将名单仔细写了,这些年与我有着联系的都在上面。”曾念真说着,就从怀中取出一卷纸,恭敬递上去,显然早就料到苏子籍可能会有这样的询问。
&esp;&esp;苏子籍忙接了,展开观看,发觉这上面有23户,都是在京城以及京城附近,这其中大多是不起眼的人,应该都是家兵出身,23人中仅有一人,当年是正九品,也是官。
&esp;&esp;“这位东宫队正孙平,我亲自去请。”看完,苏子籍长长叹了口气。
&esp;&esp;虽早知道树倒猢狲散,并且官身多半被针对,或死或贬,能存活到现在不多,可这人数之少,还是让苏子籍心中既一沉,又感慨万千。
&esp;&esp;这都是忠臣,也都已凋零。
&esp;&esp;原本苏子籍定计,知道东宫所属不多,要公开展示,以息皇上之忌。
&esp;&esp;现在更不用担心了。
&esp;&esp;“路先生、简渠,你们就各自办差,我与岑如柏、曾念真出府去。”
&esp;&esp;府内自有牛车,曾念真当了车夫,出去就见阴沉天空有雪花飘落,又下雪了,白茫茫一片。
&esp;&esp;京城内居住不易,孙平的家是在城外,距离京城不远,近郊一个小村子。
&esp;&esp;行了半个时辰,就见一桥,虽不是独木桥,牛车也驶不过去,苏子籍就下车步行,指着一座神祠问岑如柏:“这祠是谁的香火?”
&esp;&esp;“不是正祠,大体上是土地公祠!”岑如柏踩着一步一滑的路说:“魏世祖定制建城隍祠。”
&esp;&esp;“道教与民间,就说此是某某人之灵。”
&esp;&esp;“这事有专门折子,礼部上书说——盖建国者,必设高城深隍,以保其民,故天下州郡县,各有城隍祠,在京者谓之都城隍。”
&esp;&esp;“夫城隍之神,非人鬼也,安有所谓诞辰者?借诞庆贺,此乃移花接木,亦宜尽数罢免。”
&esp;&esp;“至于土地公祠,不入正规体制,更是鱼目混珠。”
&esp;&esp;“朝廷体制,尽有深意啊!”苏子籍入过太学,自然清楚,朝廷祭祀,大祀是天、地、宗庙、社稷,都不是人。”
&esp;&esp;中祀是日、月、农、星、风云雷雨、山川等,诸神为小祀。
&esp;&esp;可以说,中祀里只有帝王、先师是人,而小祀才祀诸神,并且一半都不是人,国家祭祀,祭人非常少。
&esp;&esp;这算是唯物论的祭祀?
&esp;&esp;苏子籍不去细想,笑问曾念真:“离这里还有多远?”
&esp;&esp;曾念真一笑,用手遥指:“小林北面就是村,村口就是,走过去没有多远。”
&esp;&esp;三个人在河堤拥雪而行,更觉雪花迷离,天地混茫,苏子籍兀立雪中,望着灰暗阴沉的林子,看向有着坚毅沧桑面孔的人,许久才又说:“曾先生,我没有授你府尉,你会不会有想法?”
&esp;&esp;曾念真忙说:“少主才认识我,这本是谨慎,而且我才是队副,孙平孙大人才是队正,本应该他当府尉。”
&esp;&esp;“并非这个原因。”苏子籍摇摇头,脚步很小,声音也很轻微:“我不授你府尉,是因有重要的事交代你,这个任务也唯有你才能胜任。”
&esp;&esp;“曾先生,你是不是在江湖中有点名声?”
&esp;&esp;曾念真正因着苏子籍方才的话而有些触动,听到这,有些不好意思说:“只是略有一些薄名。”
&esp;&esp;“身为一剑春寒,连我都有听闻,曾先生,你过于谦虚。”苏子籍听了就笑。
&esp;&esp;良久,才低声:“我给你的差事,是让你在外养兵五百,地点在海外岛屿,不知道你可愿意接下这任务?”
&esp;&esp;在海外岛屿养兵五百?
&esp;&esp;这事,曾念真一听,就似有所悟,这是小殿下吸取了太子的教训,话说东宫其实兵不小,有兵一千。
&esp;&esp;但当时圣旨一下,一千甲兵尽数听命,反囚禁了太子。
&esp;&esp;就算是有些忠于太子的人,也无济于事,只有俯身听命。
&esp;&esp;“殿下这是要有自己的兵了。”
&esp;&esp;第595章 老兵侍卫
&esp;&esp;曾念真自认是东宫私臣,虽这命违反朝廷法度,可仍不假思索回:“臣愿意!”
&esp;&esp;又说着:“早该如此了。”
&esp;&esp;“你在江湖有人,五百人应该能招募到,但我要的不仅仅是刺客,更是军队。”苏子籍神色凝重:“关键时,能拉上去,拼得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