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赝太子 第314节

&esp;&esp;世子见老国公连眉毛都不动一下,有点小遗憾,只好将听说的后面半截话说了出来:“有传言说,本届新科状元苏子籍,可能是流露在外的太子之子……”

&esp;&esp;这话说了,老国公还是一片淡然,甚至注意还放在花草上,只点了下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esp;&esp;世子越发觉得自己父亲不一般,不过在退出去前,目光不小心一扫,嘴角就抽了下。

&esp;&esp;他低下头,朝老国公躬身:“您要是没什么吩咐,儿子就先告退了。”

&esp;&esp;老国公也不言语。

&esp;&esp;世子就这么退了下去,出了园子,到了外面,不由扑哧一笑:“看来,父亲受惊非小啊。”

&esp;&esp;“居然把他最爱的胭脂点雪都剪断了。”

&esp;&esp;杨大学士府

&esp;&esp;杨安诚因丁忧在家,实职都停了,身端明殿大学士,从三品衔,却仍是能得到皇帝召见的臣子,门前还不至于到可罗雀的地步。

&esp;&esp;今日上午,就有一个人过来,正是领五品衔的俞谦之。

&esp;&esp;因俞谦之除是个五品官,还是继承玉灵阳道统的烟霞真人,与别的五品官并不一样,来到杨大学士府,受到了杨安诚热情接待。

&esp;&esp;二人年岁相当,都已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又都是一副悠闲度日的模样,一个远离政治中心,算边缘人,一个则因丁忧在家,只挂着个虚职,不问政事,倒很能说到一块去。

&esp;&esp;“杨大人前几日身体有恙,虽看似是风寒导致,其实也与你多吃了一些凉性食物有关,若要养生,这入口东西,也要多注意才成。”

&esp;&esp;杨安诚听了俞谦之带着一点调侃的提醒,无奈一笑:“我何尝不知道这些?但已到不惑之年,便再多注意,还是免不了让身体受苦。听说俞大人你有可令人强身健体之法,不知可否割爱?”

&esp;&esp;“不过是一套养生拳,算得了什么?等我回去,就让人将图册送过来。杨大人你可照着,每日清晨练上半个时辰,对身体颇有些好处。”俞谦之爽快说。

&esp;&esp;杨安诚满意点头,招呼两个窈窕侍女,袖手煮茶,对俞谦之介绍自己即将品的茶:“此茶乃贡南省的特产,名小雨初晴。”

&esp;&esp;“乃从一种只在贡南省生长的茶树的最上面的嫩叶炒制而成,清和鲜甜,饮之,十分风雅。”

&esp;&esp;说着时,茶已煮好了,只见洁白如玉的小小瓷碗中,随着侍女的工作,片片嫩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在清冽的水中上下沉浮。

&esp;&esp;碧液中透出阵阵的幽香,让人闻了,就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esp;&esp;俞谦之虽不算是爱茶之人,但文人少有不附庸一下风雅,在茶艺方面也都会有所狩猎。

&esp;&esp;品茶有讲究,一杯茶要分三口,第一口是试茶温,第二口是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

&esp;&esp;俞谦之捧着小瓷碗,呷茶入口,果然一股淡淡的清甜幽香就在口腔中弥漫。

&esp;&esp;第554章 孤雁不饮啄

&esp;&esp;而这茶,也的确是看着很像是小雨过后的远山树木,嫩绿,清新,就这茶给人的感觉,十分提神。

&esp;&esp;“是好茶。”俞谦之品了之后,赞。

&esp;&esp;“比俞大人提到的玉雪小碧螺如何?”

&esp;&esp;俞谦之在心里比较了一下,就要点评,就在这时,外面进一个仆人,凑到杨安诚的耳畔低语了几句。

&esp;&esp;杨安诚原本笑着的表情僵住了,手一抖,才品了一口的茶也泼了些。

&esp;&esp;有几滴滚烫的茶水溅在手上,杨安诚也顾不上,勉强将惊讶压下去,冲俞谦之拱手说:“俞大人,我有急事,今日怕是没办法再与你一同品茶了。”

&esp;&esp;“改日也是一样,杨大人既然有急事,俞某就不打扰了。”俞谦之将瓷碗放到了桌上,直接起身告辞。

&esp;&esp;等出去了,上了停在杨府门外的牛车,俞谦之才轻轻叹了口气。

&esp;&esp;以他的耳力,哪怕仆人是在杨安诚耳畔低语,他也听了个清清楚楚,俞谦之叹了口气,对前面的车夫:“直接回府吧!”

&esp;&esp;车辆而行,俞谦之阴着脸,心缩成一团,手指不自禁微微发抖,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清楚,当日苏子籍拿信入京,本是寻找自己帮助,可是自己却拒绝了,不仅仅拒绝,还给了暗示和警告。

&esp;&esp;“我当时心情,却是不愿苏子籍再给本来已是油锅的夺嫡之局加把火,可这怕不能使苏子籍谅解。”

&esp;&esp;俞谦之虽觉得自己有万千理由,也清楚这点。

&esp;&esp;“苏子籍要被召唤回京,陛下已下旨让宗人府商量名字,看来此事已成定局。”

&esp;&esp;“到底还是到这一步了,就是不知道太子的余泽,还有多少,或可以试探下,这应该也是宫里的意思。”

&esp;&esp;自问对龙椅上那人还是有点了解,他要立刻回去准备,来应对这次的事。

&esp;&esp;公主府·望湖楼

&esp;&esp;望湖楼,在府内东北,临着人工湖,双层小楼,朱色单檐,楼阁中悬,在一处房间里,两扇窗半开,内铺着厚厚的羊毛毯子,松软温暖,而放置在中间的桌上放着一张张的诗帖。

&esp;&esp;新平公主跪坐,盛水在砚台上倒了点,拿墨锭一下一下缓慢研磨起来。

&esp;&esp;墨水渐浓,她在几案上铺开宣纸,葱管一样的修长纤指拈起柔毫,蘸墨,几行娟丽纤秀的字就行云流水流淌出来。

&esp;&esp;“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esp;&esp;“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esp;&esp;“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esp;&esp;“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esp;&esp;这一首才随着家信送到了叶不悔处的诗,竟也出现在新平公主的笔下,被她写了下来。

&esp;&esp;新平公主出身皇家,琴棋书画淡不上样样精通,但至少有一定水准,她此时看着纸上的诗句,默默念读了一遍,一时之间,就痴呆在了那里,不由顾影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