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赝太子 第265节

&esp;&esp;“百姓是迷信,但只要有利益,别说是蝗虫,就算真有蝗神也杀给人看。”

&esp;&esp;“而且粮食颗粒无收,又青黄不接,百姓无食,容易激起民变,一斗蝗换一斗米,不但可促使全民参与灭蝗,还可以安定百姓,等于救治饥灾……当然这要耗费大量银粮,可现在正巧有了二十七万两。”

&esp;&esp;不等苏子籍说完,祁弘新立刻明白了:“你不用说了,这方法甚好,本官立刻命令——告之百姓,一斗蝗换一斗米。”

&esp;&esp;“还有,县库府库的粮食不要怕损失,本府立刻派人去别的郡县购粮。”

&esp;&esp;“大人,官方购粮,速度未必快,可以向民间购粮,或允许民间购粮来,只要不超过市价三成,就可成交。”

&esp;&esp;“蝗灾既有,涨价是必然,三成是必须,没有这钱,大户不会卖粮,总不能在这节骨眼上又强征吧?”

&esp;&esp;苏子籍提醒,祁弘新立刻醒悟,吩咐师爷与几个官吏:“拿着本官令牌,立刻采购粮食。”

&esp;&esp;“市价三成内都可成交。”

&esp;&esp;“还有,谁敢囤积粮食,高价待售,本官就拿他正法,府内粮食,一概只许高出三成。”

&esp;&esp;“是!”

&esp;&esp;随着命令传达,本已绝望的百姓,突然之间打了强心针,欢呼起来,不仅仅这样,躲在屋里的女人孩子老人,都蜂拥而出。

&esp;&esp;不断有篝火点燃,不断有人用网用布扑杀。

&esp;&esp;“对于靠天吃饭靠地养家的百姓来说,畏惧所谓蝗神,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亦是卑微之处所诞生的信仰。”

&esp;&esp;苏子籍没继续留在祁弘新那里,而又去了别处,看到这些场景多了,阴沉的脸渐渐多了些笑容。

&esp;&esp;“只有利益,才能真正动员百姓。”

&esp;&esp;想要靠道德或义务来打破本就扎根在人心中的这种与生存息息相关的信仰,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esp;&esp;“别说百姓,就是官府也一样,换了别的知府,一旦本府农田被蝗虫吃光,怕是立刻会停止拍打,任凭蝗虫去别的郡县——因为假如只有自己被吃光,重重处分少不了。”

&esp;&esp;“可周围几郡全部吃光,官员反而无责了。”

&esp;&esp;“这就是为什么官府无所作为的原因。”

&esp;&esp;“唧唧!”正想着,忽然脚边有毛茸茸的东西拱了一下自己,低头看去,就发现这段时间不知道跑去哪里浪去了的一大一小两只狐狸,正皮毛溜光水滑围着自己转圈,还讨好抬头冲着自己唧唧叫。

&esp;&esp;虽然一直都听不到狐狸的语言,但也就只有饿了讨要吃食时,两只狐狸才会一致这么乖巧了。

&esp;&esp;苏子籍有些无语地看着它们:“你们两个,只知道跟我要吃,却不干事,难道真把自己当宠物了?嗯?”

&esp;&esp;“唧唧!”狐狸不干了,都争先恐后地叫起来。

&esp;&esp;苏子籍忽然想了下,示意它们跟上自己。

&esp;&esp;赶车的所谓车夫,就是被岑如柏特意留在身边的曾念真,此时正驱赶牛车,就跟在路边上,苏子籍也不用避着他,跟一大一小两只狐狸相继上了牛车。

&esp;&esp;在车上,放着书,苏子籍将书递给两只狐狸,让它们指字发言。

&esp;&esp;果然,狐狸们显然是不承认自己是吃干饭,它们这次居然也没争抢,而是在嘀咕了两句,由大狐狸翻书,指了几个字,连起来一读,竟然与这次的蝗灾有关。

&esp;&esp;“你们是说,这次的蝗灾,是从帮派中逃出的妖物在作祟?”

&esp;&esp;第466章 龙

&esp;&esp;“唧唧!”两只狐狸都同时点头。

&esp;&esp;“果然是这样。”苏子籍在听到这个答案时,就有一种“果然如此”之感,毕竟这种诡异的事,人为可能性本就小于妖怪作祟。

&esp;&esp;前面的曾念真耳力过人,虽听不懂狐狸的话,但苏子籍那句话,却听到了。

&esp;&esp;曾念真拧了下眉,这个江湖剑客虽混迹江湖,看似不羁,但蝗灾的事,造成的影响太大,危害也太大,一听是妖怪所为,不由脸色一冷:“可恨,我之前没有将它们斩尽杀绝,让它们逃了,结果危害人间!”

&esp;&esp;就听到苏子籍问:“曾先生,可愿意随我去斩妖?”

&esp;&esp;“公子,曾某自是愿意,只是妖怪很是警觉,要是有兵抵达,怕是立刻会逃窜。”曾念真说着。

&esp;&esp;“不带兵,就我们去。”苏子籍摸了摸剑,对曾念真无所谓,要是给官人看见了,问题也不笑。

&esp;&esp;“这……大人是万金之体。”曾念真迟疑了。

&esp;&esp;“莫非你认为我战力不行?”

&esp;&esp;“当然不是。”曾念真想起了苏子籍搏杀林国公子的过程,心中释然。

&esp;&esp;眼见的人,不但是官人,也有一身侠气。

&esp;&esp;这很好,很符合剑客的审美。

&esp;&esp;顺安府·洪平县

&esp;&esp;郊外一处小园,前榆后桑,看起来平常,院内两人正在说话。

&esp;&esp;两人看起来,都是三四十岁左右,一人穿绸袍,看起来富裕,或是个商人,一个穿一身浆洗得褪色的青衫,透着点书卷气,也许是读书人。

&esp;&esp;“你走科举妖这条路,可有心得?”

&esp;&esp;“难,太难了。”读书人连忙摇头:“我花了十年,才会读书写字,又花了十年,才勉强能写文章。”

&esp;&esp;“现在能背诵了,可硬是写不出文章,到现在都是个童生。”

&esp;&esp;“扑哧,那还得努力,虽我们受人道排斥,难度提高,但总得中个秀才。”商人笑着:“看我,虽不算富豪,也大小算个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