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周不良人 第150节

&esp;&esp;事实证明,只要官府能够起到榜样作用,哪怕只是指导引领,老百姓们的效率也会有极大的提升。

&esp;&esp;说白了老百姓们缺的只是一个主心骨。

&esp;&esp;偏偏楚丰年、宋良朋等僚连这点事情都不想做,当真是该死。

&esp;&esp;当然,赵洵知道仅靠他们是不行的。

&esp;&esp;他们迟早要离开贺州,所以必须得有人能够顶上来。

&esp;&esp;好在贺州的佐贰官别驾刘牧之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之前只是被楚丰年压制,郁郁不得志。

&esp;&esp;在楚丰年被逮捕押解往长安后,刘牧之这个副官理所当然的顶上。

&esp;&esp;赵洵仔细观察了一两日,发现这个刘牧之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是个干大事的人。

&esp;&esp;他这才放心,决定启程继续南下。

&esp;&esp;一路行来,赵洵从北地至南方,感触最深的就是地方远不如朝廷听到的那么太平。

&esp;&esp;天灾人祸不断,老百姓们生活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下。

&esp;&esp;地方官不作为,只需要贿赂上官,就能得到上官的庇护。

&esp;&esp;朝廷中的大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帝自然觉得自己是千古一度,亲手缔造了治世太平。

&esp;&esp;赵洵发现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有限,他处置了一个楚丰年,还会有百十个楚丰年继续坑害百姓,作威作福,除了不干正事什么事情都干。

&esp;&esp;归根到底,还是要朝廷做出变革啊。

&esp;&esp;光靠所谓的巡查御史是不靠谱的。

&esp;&esp;这些时日来通过和这些御史朝夕相处,赵洵有了一个很直观的感受。

&esp;&esp;那就是这些御史根本就不关心民生疾苦。

&esp;&esp;他们发出的那些所谓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其实都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

&esp;&esp;所谓卖直卖惨得名声,求得是留名青史。

&esp;&esp;但实际上他们不会为百姓发声,因为这样既得罪人,获利又太低。

&esp;&esp;御史不怕得罪人,但是一定要有等价获得。

&esp;&esp;若是什么都得不到,御史肯定不会做这个冲锋的人。

&esp;&esp;赵洵恍然发现这个世界除了有修行者外,和历史上那些朝代没有什么不同。

&esp;&esp;继续乘着楼船南下,赵洵显然没有了刚出长安时候的好心情。

&esp;&esp;他的心情十分沉重,哪怕是旺财讲的段子都无法让他一展笑颜。

&esp;&esp;江南沿海的情况怕是比这里更惨吧?

&esp;&esp;妖兽横行,以百姓为食。

&esp;&esp;地方官员便是想管也管不了。

&esp;&esp;区区凡人怎么可能和妖兽对抗?

&esp;&esp;这也是朝廷叫赵洵前往江南道的根本原因。

&esp;&esp;赵洵本身是修行者,但更重要的是赵洵背后有道门和书院的支持。

&esp;&esp;有了这两股势力加持协助,一般的妖兽根本不可能奈何的了他。

&esp;&esp;赵洵如今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了朝廷手中的一把刀,不管他个人愿不愿意,都会被朝廷用作斩乱麻的利刃。

&esp;&esp;只希望快些到江南沿海吧,赵洵直是一刻也等不及了。

&esp;&esp;

&esp;&esp;

&esp;&esp;不知是赵洵的祈祷起了作用,还是钦差团的霉运已经散尽。

&esp;&esp;接下来的几日,楼船沿途行进十分顺利。

&esp;&esp;在经历了下船换乘马车,赶路一整日后赵洵一行人终于顺利的抵达了江南道沿海第一站--宁州。

&esp;&esp;宁州三面环海,是个半岛。

&esp;&esp;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宁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海港。

&esp;&esp;大周朝并不像前朝那样禁海,故而民间海贸十分发达。

&esp;&esp;宁州港本来也是十分繁华的。

&esp;&esp;可惜近来肆虐的妖兽经常伤人吃人,导致船队不敢出海,商队都绕着走。

&esp;&esp;宁州一时间变得冷清了许多。

&esp;&esp;宁州刺史万言早早率领大小官员出城迎接。

&esp;&esp;赵洵率钦差团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州衙之中。

&esp;&esp;不待万刺史多说,赵洵便抢先问道:“万刺史,本钦差听说整个江南道沿海最近都受困于妖兽,沿岸百姓被这畜生袭扰的不胜其烦。宁州的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