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周不良人 第148节

<dt css="rd">

&esp;&esp;楼船停靠在码头,赵洵一行人依次下船行入城中。

&esp;&esp;与前几次城中官员出城迎接不同,这一次竟然没有一个官员来迎接。

&esp;&esp;这让赵洵感到疑惑不已。

&esp;&esp;好家伙,官场讲究的是一个逢迎上官。

&esp;&esp;哪怕你心中十分不情愿,也得按照这个规矩办事。

&esp;&esp;不然肯定被到处穿小鞋,混不长久的。

&esp;&esp;当然赵洵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是好奇为什么贺州的官员如此与众不同。

&esp;&esp;难道都是一群海瑞般的强项令吗?

&esp;&esp;待一行人进了城来,赵洵方是恍然大悟。

&esp;&esp;原来城中建筑已经坍圮的不成样子,衙门自然也不例外。

&esp;&esp;一番询问后,赵洵得知,就在前不久贺州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地震。

&esp;&esp;大地震将绝大多数建筑震塌,衙门严重损毁,已经到了不能办公的地步。

&esp;&esp;所以贺州官员都暂时迁移到了隶属于贺州的青山县去,等到州衙修建好后才会搬回来。

&esp;&esp;如此情况下赵洵他们抵达贺州后,贺州官员自然无法第一时间得知,也就无法出城迎接了。

&esp;&esp;赵洵心情一时变得有些沉重。

&esp;&esp;他是钦差不假,可能做的事情着实有限。

&esp;&esp;惩治惩治贪官污吏,处置魔宗妖人替天行道,也就大抵如此。

&esp;&esp;赵洵能改变的只有人祸,但对天灾是真的无能为力。

&esp;&esp;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esp;&esp;古人诚不欺我。

&esp;&esp;贺州官员遇到了地震尚且能够迁移到临近县城去。

&esp;&esp;可百姓呢?

&esp;&esp;百姓只能咬着牙在这一片断壁残垣的废墟中继续生活。

&esp;&esp;他们没有财力没有人脉,只能选择最凄惨的方式生存。

&esp;&esp;如此看来,这贺州的主事官员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esp;&esp;这种时候不在贺州州城待着主持大局,跑路跑的倒是比谁都快。

&esp;&esp;真要遇到了什么大事,百姓们连个主心骨都没有。

&esp;&esp;赵洵摇了摇头,冲贾兴文道:“贾大哥,我看不如这样吧,叫人先去从楼船上搬一些我们的粮食来,熬粥给老百姓们吃。现在倒春寒,天气还是有些寒冷,百姓们没有一个安稳的住处,若是再吃不饱,很容易生病。若是因此爆发大疫,后果不堪设想。”

&esp;&esp;贾兴文微微颔首道:“好,就依明允说的。”

&esp;&esp;“另外叫人去青山县把贺州官员叫回来,就说朝廷钦差有话问询。”

&esp;&esp;赵洵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倒要看看这个贺州刺史如何向他解释。

&esp;&esp;一路行来,赵洵从繁华背后看到了无数的隐患。

&esp;&esp;这些隐患累积到一起,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esp;&esp;偏偏显隆帝这厮还全然不觉,沉醉在自己太平盛世的畅想之中。

&esp;&esp;这个无耻至极的狗皇帝不会以为自己真的是千古一帝吧?

&esp;&esp;他深居大明宫,日日听得都是臣子们的逢迎,哪里会了解到民生的艰辛。

&esp;&esp;但凡这厮微服出宫,深入到百姓之中体察一番民情,也该明白所谓的盛世是多么的虚妄。

&esp;&esp;

&esp;&esp;

&esp;&esp;青山县县衙。

&esp;&esp;贺州刺史楚丰年正在临摹一副字帖。

&esp;&esp;他的字极好,当年科举的时候因为这手好字获得了阅卷官不少的青睐。

&esp;&esp;入仕之后,楚丰年依然保持了每日练字的习惯。

&esp;&esp;哪怕公务再繁忙,也不会阻碍楚丰年练字。

&esp;&esp;当然公务也并不怎么繁忙。

&esp;&esp;楚丰年做官之后一共外放了三个州,分别是上中下三洲。

&esp;&esp;贺州算中州,公务十分清闲。

&esp;&esp;哪怕是上州,一天也就最多抽出两三个时辰处理公务即可。